有關袁隆平事跡主題班會?一是進行一次題為“致敬袁爺爺”的主題班會,向全班學生發出倡議,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,目前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,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。使廣大學生認識到開展愛糧節糧、反對浪費宣傳教育活動,是事關國計民生、社會穩定的大事。那么,有關袁隆平事跡主題班會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袁隆平精神素材篇——高校輔導員考試
袁隆平,這位被譽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的偉大科學家,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何為堅持、何為奉獻、何為創新。他的精神,不僅是科學界的瑰寶,更是廣大青年學子,尤其是高校輔導員應當深入學習和傳承的寶貴財富。
一、堅持不懈的追夢精神
袁隆平的一生,是與稻田為伴、與夢想同行的一生。他懷揣著“讓所有人遠離饑餓”的樸素夢想,數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科研一線。面對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,他從未放棄,而是堅持不懈地探索、實驗,最終成功培育出高產、優質的雜交水稻品種,為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。這種堅持不懈的追夢精神,是高校輔導員應當引導學生樹立并堅持自己人生目標的重要榜樣。
二、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
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,不僅是一項技術上的突破,更是一次思想上的飛躍。他敢于挑戰傳統觀念,勇于探索未知領域,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解決了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糧食問題。這種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,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,意味著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、勇于探索,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,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。
禾下乘涼夢,一夢逐一生
“禾下乘涼夢,一夢逐一生”,這簡短的八個字,不僅是對袁隆平爺爺一生追求的高度概括,更是他無私奉獻、矢志不渝精神的生動寫照。
一、禾下乘涼夢:袁隆平的畢生追求
袁隆平,這位被譽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的偉大科學家,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著一個看似簡單卻充滿挑戰的夢想——禾下乘涼夢。他夢想著有一天,水稻能夠長得如同高粱一般高大,穗子像掃帚那么長,顆粒像花生米那樣大,而他則坐在稻穗下乘涼,享受豐收的喜悅。這個夢想,不僅是對高產水稻的向往,更是對解決全球糧食問題的深切關懷。
為了實現這一夢想,袁隆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努力。他帶領團隊,歷經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,終于成功培育出了高產、優質的雜交水稻品種,為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乃至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。他的研究成果,不僅讓中國人將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,也為世界糧食生產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。
二、一夢逐一生:矢志不渝的奮斗歷程
袁隆平的“禾下乘涼夢”,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夢想,更是一種精神追求。他的一生,都在為這個夢想而奮斗。從青年時期開始,他就立志要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,為此他放棄了城市里的舒適生活,毅然決然地投身到艱苦的農業科研工作中去。
科普教育主題班會
班會目的:
1、開闊學生的視野,豐富學生科普知識。
2、讓學生了解科學在我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影響。用科學的眼光,看待生活中的現象;用科學的方法,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。
3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。
4、從小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科學、勇于創新的好品質,使他們養成善于觀察、思考的好習慣。
班會準備:
1、多媒體課件、主持人講稿(輔助主持人講解),設計班會流程。
2、收集相關主題的科普動畫、科普謎語。
班會過程:
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:
一、引入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,并播放動畫《科技,使生活更美好》
二、欣賞動畫,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。
三、科普知識競答
1、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?(光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速快)
2、眼鏡由誰發明的?(羅吉、培根)
3、為什么自行車能動?(自行車的輪胎與地面相互摩擦)
4、月亮圍繞什么東西轉?轉一周期多長?(地球)(24小時)
5、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?(大約500萬次)
6、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?(冥王星)
7、地球的厚被是什么?(大氣圈)
8、飛機上為什么要裝黑匣子?(它是用來記載失事時飛機上的各種情況的,幫助人們了解事故的原因的)
9、什么動物能預測地震?(牛、馬、驢、兔、雞、狗、蛇、鼠、狗、貓、燕子、鷹等)
10、什么植物先開花,后長葉(連翹、迎春花、臘梅、桃樹、梨樹)
11、蜜蜂是怎樣造蜂房的?(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個蠟腺,能分泌出蠟,這種經過嘴巴的咀嚼后變得又軟又韌,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)
四、欣賞動畫,培養良好科學的行為習慣。
致敬袁爺爺活動方案
樂平市第十一小學 程停停 吳巧萍
一、活動背景
2021年5月22日“雜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離世,看著這樣的新聞,內心的悲傷無以言表,因此我決定要召開一次紀念袁老的班會,讓我的學生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袁老的偉大和無私,并從心底能崇敬、感恩這位老人。而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,由于世界人口增長較快,人均糧食產量在不斷減少,20世紀70年代,更由于氣候異常,造成糧食普遍歉收,再加上一些大國搶購糧食,導致了世界性糧食危機,使世界5億多人營養不良。為此,聯合國糧農組織做出了關于世界糧食日紀念的決定,要求各會員國,在每年的10月16日舉行各種活動,以喚起人們關注當前存在的糧食問題。我國有13億人口,糧食問題尤其重要,因此,我們更要節約糧食、愛惜糧食。
二、活動目的
通過活動,使學生學會感恩袁隆平爺爺,并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愛惜糧食、怎樣愛惜糧食,從而養成愛惜糧食、勤儉節約的好習慣。
三、組織單位
單 位:樂平市第十一小學二年級(2)班
班主任:程停停
后期制作:吳巧萍
三、活動時間:
2021年5月23日--2021年6月1日
四、活動內容及措施
一是進行一次題為“致敬袁爺爺”的主題班會,向全班學生發出倡議,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,目前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,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。
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6篇
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,大家對主題班會一定再熟悉不過了,主題班會是圍繞一定主題而舉行的班級成員會議。主題班會需要準備哪些內容呢?下面是我整理的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世界糧食日主題班會1
活動目標:
1、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。
2、讓幼兒明白糧食來之不易,要珍惜糧食。
活動準備: 儒靈童教材
活動過程:
一、活動導入
1、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。
2、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。
二、新授課程
1、"聽"故事提問導入:小朋友,你們見過螞蟻窩嗎?為什么萌萌被抬進螞蟻窩?請聽故事《小螞蟻的倉庫》。
2、安靜聽《儒靈童》故事,情境導入。
教師提問:小螞蟻的倉庫怎么會有那么多好吃的?
故事總結:萌萌吃東西的時候總會把食物浪費,小螞蟻把萌萌丟下的食物抬回了家。當萌萌來到螞蟻倉庫后,羞愧極了,知道糧食來之不易,浪費是可恥的行為。小朋友,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珍惜糧食的好孩子。
3、"看"動畫提問導入: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?
4、認真看《儒靈童》動畫,啟發思考,教師提出如下問題:
(1)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?
(2)為什么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?
(3)小朋友們今后你會怎樣珍惜糧食?
5、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,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,對動畫進行暫?;虿シ牛Y合劇情節點,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。
以上就是有關袁隆平事跡主題班會的全部內容,歷史課:講述袁隆平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,讓學生認識到科技對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,培養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。二、啟發學生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,激發學生思考 設計問題:結合袁隆平的事跡,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,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科學精神、人生價值等話題。組織活動:通過辯論賽、內容來源于互聯網,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。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